杭州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招生热线:0571-88210937

茶艺表演竞赛应公开

来源: | 作者:glzcdcom | 发布时间: 2489天前 | 1162 次浏览 | 分享到:

   茶艺表演竞赛应公开

                                      ——兼论怎样才能公开、公正、公平进行茶艺竞赛

 

                            公刘子

 

近年,茶艺表演作为一种新兴雅艺,一种盛世的清雅时尚,获得了各界人士的推崇。2000年本人具体参与组织杭州市“十佳温馨茶艺小姐(先生)评选”,并受托由本人拟定茶艺表演各项目评比内容,及分值配比与组成。然后,各地纷纷开展茶艺表演竞赛,一般分理论考试竞赛,与操作技能竞赛。

茶艺表演竞赛一方面有助于营造当地的茶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选手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竞赛,进行交流,开阔视野,对整个行业,甚至全国范围内的茶文化产业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推动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作为竞赛,应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这是底线,作为组织者,应考虑参与者的角度,希望尽早知道结果,但是,现在各地茶艺表演竞赛出现许多未尽人意的问题,

如有的茶艺大赛不公布选手的理论成绩排名,或许是因为夺的状元的单位和选手不是人们所期望的。或者,排后名的,脸上不光彩。但若把理论成绩前十名,前二十名及时公布,这是应该可以公开的。因为这是荣誉,是参赛者付出无数心血后获得的,理应公布,至今过去多年了,参与竞赛者应是文科状元的,仍不知道。组织者为何不愿公布呢?无端被人猜疑,没必要啊?

这二年茶艺表演竞赛中又出现一些问题,如主办者想取的公开、公平、公正,但总有人,有办法,在评选中,采用一些方法,获得名次,就是获得荣誉。荣誉是精神的享受,金钱是物质的享受。偷物是小偷,人们都知道;想方设法获荣誉,无形的,人们就不知道了。因此,主办方或任何参与组织者应尽可能做到“三公”。

但是,人处于某一种环境下,不得不考虑现实的问题,就笔者了解,许多进行茶艺大赛的地方或单位,往往该地的、该单位的获得第一名、或第二名、或第三名。放到第三的还罕见的很,其理由还是可以放到桌面上的。

再者、表演中组织方会安排全程录像,主办方应该让人们知道,但就是不给其他参赛者,就自己看,参与者索取,没有。这有什么必要吗?完全违背了茶艺表演竞赛的目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人们通过观看,可以学习、提高,可以欣赏,可以获得精神文化享受啊。

还有参赛者是以**市的选手参赛,获得荣誉后,选手有了殊荣,有“技术能手”的称号,但选手的单位,没有任何荣誉,没物质的,也没精神上的鼓励。当选手上台领奖的时候,连单位的名称也没有,实际上,组织者中的相当多的人,可能不了解,一个选手的成功,主要是单位的倾力投入,一个成功的演员背后,主要有一个著名导演的存在。

参与多年的茶艺竞赛,笔者深有体会。许多评委、许多专家、许多领导,可能不了解,茶艺表演选手上台竞赛,就如太极推手一般,上台的选手是一双手,推动的是后面的人,是后面的人在较劲。所以,看台上的表演某某选手出类拔萃,但名次不一定是第一。名次的排名前后,要看台后的能量大小。

然后,很多评委、很多专家、很多领导,可能不了解,一个成功的选手后面往往有几个人在推动,真可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内行看门道,看茶艺表演竞赛真的很有味道,这是审美的愉悦。台上选手的茶艺表演主题意境、氛围营造、服饰、发型、茶器具色彩、质地和谐、语言表达、动作流畅娴熟、音乐选配(或不配)、用茶等级,怎样的程式,茶案设计,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服饰(如具古典美的人,适传统、自然的主题)等等,均能表达该单位或所聘导演或领导的物力投入、审美取向、组织和活动能力等。

茶艺表演竞赛中的选手,应该音质优美或柔美、动作流畅娴熟、表情生动、临场应变能力强,身材具有表演素质,能快速领会导演的意图,这是选手所应具备的素质内容。当然选手应具有茶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且从事过茶艺表演。最重要的,是选手一直向往着能上台竞技,有“华山论剑”、“问鼎江湖”的雄心壮志。当具有茶艺表演优秀素质的演员与优秀的导演二者完美结合时,才是臻于完美的结合。

茶艺表演竞赛参与者都知道,要公开、公平、公正,动员大会时或闭幕时也是这么说的,但为什么很少能公开、公正、公平呢?因为具体操作中存在太多的漏洞,特别是当场可公布的不公布。参与多了,有点经验,应不准组委会人员商议,应不准评委交谈,成绩必须立即当场公布,不能过中午,不能过晚上,为了中国茶艺文化的健康发展,笔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号茶艺竞赛裁判员建议:

 

1、  评委应能演示茶艺,不能演示茶艺者,不知道沏泡茶的基本套路,难以正确打分,也不知道哪些分是重要分。所以选好评委,是第一步,评委应能上台演示泡茶。

2、  评委应主动避嫌,与参赛选手有一点点关系都不应成为评委,最佳方法,是请外省的评委。

3、  理论成绩,应当场打分,当场宣布,前十名或前三十名,张榜公布。不公布最后几名,为了参赛者的荣誉。不能寻借口,吃饭或休息之类,推诿不公布。

4、  初选操作技能,可以让选手们、导演们参观场地;茶器具若统一由组委会配置,应允许选手们看到,将用何几种茶器具比赛。但不能让选手们在此操练,机会应均等。

5、  初选操作技能,评委不准开碰头会,不准商议评分方法,按评分细则独立评分,评委当场举牌亮分,去掉最高分,最低分,计平均分,当场立即宣布选手分数。当场宣布前三名,或前十名。

6、  复赛自选茶艺表演,评委不准开碰头会,不准商议评分方法,按评分细则独立评分,评委举牌亮分,去掉最高分,最低分,计平均分,当场立即宣布选手分数。当场宣布前三名,或前十名。

7、  可以让选手等预先踏看比赛场地,以便设计布置。

8、  比赛应该允许人们观看,在媒体上要大力宣传,比赛是为了让人们观看,是一种交流。通过交流,从而提高人们的操作技能与审美情趣,是让优雅生活普及化的一种手段与方法。从某一种意义上,也是让公众参与监督的一种方法。

9、  应禁止人们拍照、录像,只允许组委会安排的二个摄影师拍照、录像,因为评委拍照、观众拍照,争相拍、录,易影响表演、比赛、评分。但组委会拍照、录像应在中午,或下午结束,允许所有参与者人拷贝,鼓励拷贝,以扩大茶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

10、 进行表彰时,对选手进行表彰,也应表彰单位或导演,让单位、导演有荣誉、有物质奖励。因为茶艺竞赛的原动力是单位或导演,竟赛的准备需要时间与资金,更重要的是茶艺表演设计的思想,是单位或导演的。

以上只是针对茶艺竞赛中现存的问题和怎样完善茶艺竞赛进行论述,由于组织茶艺竞赛,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一定的预算,以及组成相应的工作人员,诸多辛苦。并且许多工作人员不是专职的,评委也是兼职的。所以近十几年来的茶艺竞赛,总体上是促进了中国茶艺文化的蓬勃发展,但还需不断完善和提高,这是符合广大茶艺文化工作者的要求和希望的。

本文论述,仅是几个侧面,还有诸多可完善的方面,有待博雅指正、提出。

 

              2011-11-18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