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招生热线:0571-88210
937
搜索
标题
摘要
内容
Tea ceremony(さどう)
首页
本站新闻
培训考证
茶道文化
茶馆经营
茶师风采
业务联系
茶艺师培训报名
评茶师培训报名
茶道博物院
游客留言
远程教育
购物商场
招聘求职
公刘子专栏
茶道驿站
学术研究
新闻摘要
公刘子茶道渊源
应邀表演
竞赛裁判
网管留言
平台维护
茯茶始祖"泾阳茯砖"
来源:
|
作者:
glzcdcom
|
发布时间:
2618天前
|
524
次浏览
|
分享到:
[原创]作者:侯凯东
泾阳县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东与三原、高陵县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从泾阳县城出发到西安城北客运站44公里。
茯茶的出现,约在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即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初)问世,,采用湖南安化黑毛茶为原料,手工筑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称“径阳砖”;茯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以其药效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称为“茯茶”或“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其余的砖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定的销区销售,故称为“附茶”。在清道光年间,将安化黑毛茶中色黄叶粗的甘引,用篾篓踩成大包,包重90公斤,运往陕西泾阳压制成砖。
茯砖茶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经发酵和发花工艺产生冠突曲霉,俗称为金花,金花干嗅具有黄花清香,泡饮时滋味醇厚微涩汤色橙黄明亮或橙红不混浊,香气具菌花香、清纯不粗、口感强劲。金花有效促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起着保健和病理预防作用。
泾阳砖销售区域,泾阳砖压成后,往兰州投验销售。其时西北各省的主要市场有:甘肃的夏河、大水、平凉、张掖,青海的西宁、湟源、玉树,宁夏的吴忠堡,新疆的奇台、疏附、和阗,内蒙古的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消费者为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民族。
唐代中期,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和消费的增加。茶叶贸易随之兴旺。在太和年间(827—835年)开始与塞外进行茶马交易。从江南到华北,以至塞外,形成了广阔的茶叶市场。商人在湖南收购较多的为潭洲、岳洲、衡洲茶。史书记载,952年,朝廷派三司军将到湖南买茶的就有数起。湖南渠江薄片的益阳团茶就运销湖北江陵和襄阳一带。宋朝实行由政府专买专卖的“榷茶制”,由茶商向政府纳税领取引票,持引至生产地收购,运往北方销售。1088年,宋政府在安化县资水北岸的龙塘设“博易场”,运去盐米布帛,交换茶叶等土产。明朝,继续实行由政府垄断的茶马政策,朱元璋竭力推行“以(茶)制戎狄”政策,他在告谕蜀王朱椿是时说:“国家榷茶,本资易马,边吏夫讥,私贩出境,惟易红缨杂物,使蕃人坐收其利,而入中国者少,其所以制戎狄哉?”在《甘肃通志》中也有记载。“假市易以羁縻控驭,为制番上策”所以笔者认为,茶马互市贸易发展到明朗,具性质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是明政府强化中央政权的一项重要政策。
安化黑茶那时是如何运往陕西的? 据资料可考,竹林溪等茶先脚挑马驮至洞市,后顺麻溪水用竹排木排运至小淹市等处,而后资水用船运至武汉汉口,潭州靖港等处,再至西北。民国时期洞市竹林溪等茶是顺麻溪水顺麻溪水运至小淹资水用船运至益阳,改大船运湖北沙市,经老河口,用驼马或汽车直运泾阳,或者从益阳船运汉口,交平汉铁路抵郑州、中转陇海路至咸阳,再转泾阳。在泾阳压成茯砖后,运输工具原以驼马、船为主,后用船、火车、汽车。
泾阳县在建国前600余年间曾为茯砖茶的唯一加工地,以其独特的品质口感深受少数民族群众的喜爱,并长期垄断着边销茶市场,但由于历史上多种因素的影响,泾阳茯砖茶加工已成为史话。
泾阳在抗战前有茶厂六十多家,自武汉沦陷后,仅余延顺、裕民、天泰、裕兴中、昌盛等八家。1951年统归“泾阳人民茯砖加工厂”,加工“人民牌茯砖”砖茶。1958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茶叶局考虑到原料运输费用大,成本高等原因,取消咸阳、泾阳茯砖厂,将茯砖加工的任务全部交由湖南省承担。
茯砖茶在湖南安化从试制到成功,历经多年的摸索。1942年安化江南砖茶厂,1943年中国茶业公司湖南砖茶厂都曾试制茯砖,因发花不好,未茯成功。当时总结有三不能制:一是离了泾河水不能制;二是离了关中气候不能制;三是没有陕西人的技术不能制。直到1953年,在茶工、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在武汉大学生物系教授的指导下,经过三年时间的反复摸索和试验,实现了在中国茶业公司安化砖茶厂(现白沙溪茶厂)“移地筑制”的神话。
湖南于1953年加工手筑茯砖,1958年改为机制。茯砖茶加工先在安化白沙溪茶厂,1958年建立益阳茶厂,益阳茶厂从1959年全面采用机械压制茯砖,益阳茶厂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茯茶加工企业。
茯砖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味,化腻健胃、御寒提神的饮用功效为其它茶类所不及,特别是对游牧民族而言,居住在沙漠、戈壁等荒凉地带,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等,缺少蔬菜水果,长期饮用茯砖茶,能够帮助消化,有效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病理预防作用。因而,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尤其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人群饮用。数百年来,茯砖茶以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与奶、肉并列,成为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少数民族群众探亲访友、过年过节相互馈赠的首选礼品,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近几年来,随着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质量好,具有传统品牌的茯砖茶需求旺盛,市场需求量将会稳中有升。目前,茯砖茶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到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陕西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茯砖茶便是陕西省在茶叶流通中重要地位的见证,是陕西茶人千百年、几十代人奋斗的结果,是陕西省传统民族手工业的骄傲,是陕西人的历史资源和财富。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茶叶集散地优势,造就了秦商自古以茶为主、数百年间几乎垄断茶叶贸易的局面。陕南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也造就出茯砖茶原茶独特的品质风味。“离了泾河水不能制,离了关中气候不能制,没有陕西人的技术不能制”的三不能制之说便是先人们经过无数摸索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咸阳的水质和气候无疑是茯砖茶加工的最佳自然资源。经过咸阳市供销社不懈努力,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总投资5958.4万元的陕西茯砖茶生产项目正式落户秦都区沣东镇。秉承茯砖茶的历史渊源,挖掘茯砖茶的传统文化,使这一失传600多年的茶叶加工项目重新得以恢复。
上一篇:
周文棠教授“蒙顶植茶......
下一篇:
“凤凰红茶砖”引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