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刘子
茶艺表演的鉴赏从不同的各度切入,均可有不同的结果,虽然仅是一席之地,但鉴赏细腻,内容就十分繁杂,若没有一个框架和条理,很难理出一个头绪。这里就以三种身份的人对茶艺表演进行鉴赏,简单叙述。
一种是茶艺表演大赛时评委的打分,按理是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的,其评分内容大致是,什么茶器沏泡什么茶要合理;其次是沏泡茶程序合理,不能颠倒或缺失;动作过程要流畅,不能停顿;讲解吐字清晰、声音悦耳;茶器具、茶席设计赏心悦目,质地、色彩、形状和谐;
服饰、茶器、音乐、环境等所有配置应与表演主题相符,就是吻合主题;还有茶汤色、香、味俱全等。但评委的打分往往有印象分,就是整体感觉,即意境美。
一种是普通观众对茶艺表演的评价,要求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看茶艺表演若有较多的肢体语言,动作幅度较大,有起伏,有快慢节奏,有变化,看的滋滋有味。比较典型的是四类,一是反映佛教文化的,有许多的手印与佛家礼表达,在音乐氛围的营造下,能取得较好的观赏效果;一种是长嘴壶表演,“苏秦背剑”、“金鸡独立”、“双龙抢珠”等造型动作幅度大,茶壶长、不同寻常的泡茶方法,观赏效果不错;还有一种是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唐代宫廷茶礼”多人参与表演,已接近戏曲艺术;还有一类是舞蹈型茶艺表演,若配合情节变化,会取得较好效果。若江南文人茶艺表演一类,表演形式单一,内容大同小异,普通观众就会索然无味。
还有一种是行家,如善于品茶者,遇好茶会留连忘返,会对西湖龙井茶分为“狮、龙、云、虎、梅”五种。对茶艺表演可分成四种,下品、中品、上品、神品。下品是没有表演主题,色彩、质地花杂,没有节奏美感,讲解没有听觉享受,动作拙劣,表演者素质不够等等;中品,什么东西都不缺、程序、讲解、音乐都有,就是缺少审美的愉悦;上品,表演者有一定的素质,动作优雅大气,指法细腻、举手投足均有法度,动作连贯,流畅娴熟;所配置的物品均广为润色,能烘托表演主题,观众能获得审美情趣的满足;
神品,表演者有相当高的素质,虽然动作幅度不大,起伏变化不多,但气韵生动,适宜具有相当审美情趣的观众欣赏,它的特点是表演者具有相当高的审美情趣,环境选择、茶案布置、服饰发型均可细细审美,与前一类不同,它以静、雅、和、清取胜,以素雅、自然、质朴、清新为特点,“简单是美”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同和共鸣。这一类茶艺表演,聚集焦点在表演者身上,俟表演者进入茶席,整个茶席就熠熠生辉,哪怕没有任何动作,均十分耐看,人仿佛是茶席的一部分,不,人仿佛是茶席,茶席仿佛就是人,茶席因人而生动,人“剑”合一。观众目不转晴,看后能细细品味,回味悠长。至极处,己不能用茶艺表演一词,可用茶道表演.
当茶艺表演成为神品,更确切的表达应是茶道表演,因为人们对“道”的理解,更多是脱俗,无烟火气味。无疑对表演者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表演者要注重内修,有高雅的气质,必定不是凡夫俗子,从骨子里面透出一种仙风道骨的清韵。这类表演以一人表演为佳,配以助泡人员有画蛇添足之忧,当然表演完成之时有人辅助奉茶或整理器具是可以的。
后一类茶艺表演,深入这类人的内心,有相当高的审美情趣,必有雅艺文化的追求。因一件茶器,可至很远的地方采购,因得到一件心仪茶器而兴奋许久,这类器具,可称之为法器,是她“作法”(茶道表演)时的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