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招生热线:0571-88210
937
搜索
标题
摘要
内容
Tea ceremony(さどう)
首页
本站新闻
培训考证
茶道文化
星级茶馆
茶师风采
业务联系
茶艺师培训报名
评茶师鉴定报名
茶道博物院
游客留言
远程教育
购物商场
招聘求职
公刘子专栏
茶道驿站
学术研究
新闻摘要
公刘子茶道渊源
应邀表演
竞赛裁判
网管留言
平台维护
闲来无聊乱说茶
来源:
|
作者:
glzcdcom
|
发布时间:
2489天前
|
650
次浏览
|
分享到:
扶桑有本叫《近世丛语》的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山僧嗜茶。有樵夫问曰:茶有甚么好处,使大师嗜爱如此?和尚说:有三样好处,一可以健胃消食,二可以提神止瞌睡,三可以使人清心寡欲。樵夫苦着脸道:这三样对我来说却无异灾难。我每天拼命砍柴,勉强维持三餐,健胃消食,适促我饥乏。我每日起早贪黑,劳苦之甚,只有晚上几个时辰的酣然眠梦,是我最大的享受与快乐。饮茶止人瞌睡,天天闹起失眠来,生活于我还有何乐趣可言?我有个老婆,她之所以能与我守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寝房床第之乐。如果嗜起茶来,清心寡欲,性事冷淡,高雅是高雅了,只怕老婆倒要跟人跑了。"此三者,皆非小人之利也。敢辞。"-----茶道虽然雅致动人,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清福消享的,至少粗俗穷人除外。
狄更斯说,茶是知识分子所爱好的饮料。只突出了知识分子们于茶之享受,而忽略了他们对茶的贡献,精于茶道的知识分子该要皱起眉头表示不满了。茶是知识分子们发场光大的,而且也只有知识分子才可以使其发扬光大。我们去读关于茶文化的文献,心惊肉跳地发现,从采摘,烘焙,贮藏到冲煮及所用之水,饮用及所用之茶具,有着无数繁细琐碎的规矩,而且据说还得严格遵守,不可稍违,不然就要损伤茶之幽妙,暴露你的粗俗。更有无数相互抄袭的茶谱文章,先将茶分为红绿,然后细立纲目,穷搜细罗,明其产地,道其性状,叙其异妙,然后教授其冲饮之法要。这么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除了咱们伟大的知识分子,谁还有如此闲情与才情,来将它做得这么好?而且除了咱们伟大的知识分子,还有谁能有如此闲情与才情,来将一个小小的"茶"弄成这么浩大一个文化工程?我们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往往精力过剩而又思想敏感,想像丰富而又言语夸张,哪样东西有幸被他们垂青,可就交了好运了,他们非要尽着劲儿把它给捧到天上去不可。比如筝箫,比如竹兰,比如我们今天说的茶。
茶之初被知识分子取用,功在其能提神。因为我们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虽则精力过剩,却又极易神经衰弱,常于做研究或写文章之关紧处犯瞌睡,影响工作的进度与才情的挥发。而苏秦悬梁刺股的提神法,又实在残酷血腥,想想便怕。这时,有提神止睡攻效的茶叶之获宠,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然而我们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身份又是这样的不同,有文化有教养,高逸超世,与彼樵渔农贾辈粗俗人共饮一茶,岂不是件很掉身价的事?为了喝得光明正大心安现得,便先须将茶之身家捧起来不可,这正如欧洲中世纪贵族要招个穷女婿,便先给穷女婿编造个辉赫家世,再弄个什么爵位,热热闹闹地装点起来。于是我们的茶叶子便托庇着一下子抖起来了,成了文明的象征。既被拨出俗品,每日置于案头,文人雅士们文雅之余,望着袅袅轻烟下那一杯绿盈盈或者红澄澄的清茶,本就高度敏感发达的神思难免不为之飘动起来,从而生发出无限禅意。这时候茶于超凡之后,便开始入圣了。溺之既己成雅事,又可长饮而不饱,我们的文化人当真便从此不可一日无此君了,打早上起床泡上一盏,可以坐到天黑睡觉,什么也不做,还美其名曰"品闲",无所事事而人不敢非。这时节,茶又成了挡箭牌,帮人光明正大地偷懒。同时还又成了化妆品,任人拿来装点自己,哪怕他是呆着脸在想无限猥琐下流的事,只要旁边放一杯茶,看上去立刻就很君子很雅逸了,未了他还会摇头晃脑吟道:"痴儿不耐俗情累,一盏清茗好逃闲!"嘿嘿,茶之为用亦大矣。有了这层功用,欲求茶道之不广被,不亦难乎?
钟敬文是文人中难得的不祟尚茶的一位,他甚至说茶还不如酒俊雅。这般不识相,宜乎被人挖苦就象许钦文嘴里的金牙一样俗不可耐。经过文化界同仁几千年来的努力,茶的地位己是这样的高固,这样的不可撼摇。倘有谁站起来说反话,则无异与千百年来整个的文化阶级为敌,只消大家嘴角噙着不屑,眼角含着篾视,冷冷瞥上他一眼,其威力便足以让他精神崩溃,自感粗俗至极,非自杀不足以谢天下。还好钟敬文滑头,贬了一句后,马上又说了许多好话来恭维。所以对茶,我们只可以歌颂它,赞美它,恭敬地听高士讲解它,无限祟拜地品味它。若才华出众,行有余力,则也不妨去一本正经地丰富它,苏轼将它比作美女,"从来佳茗似佳人",引来风流文人们满堂喝彩,田艺衡便跟着起劲儿,说要拿女人作喻,则只有麻姑仙子堪配,至若世之所谓桃脸柳腰的美女,我还怕"俗我泉石"呢。于是我们的风流文人两眼开始发直,思维开始狂乱,想像力开始澎勃汹涌。玄化到这份上,我们实在不知道这是在饮茶,还是在意淫。更有让人噱然者,比如林语堂经过调察研究,得出结论说,好茶味道和"婴儿肉"的香味一样。当真吓得死人!不知林语堂先生如麻叔夜一样品尝过婴儿肉的滋味呢,还是别有样好吃的食物谑名"婴儿肉"?愚也无知,且存疑于此,以俟博物君子指教。不管怎么说,拿着这样搞噱头的笔调,来作讲茶的正经文章,实在有炒作的嫌疑。然而我们又怎知我们这茶文化之昌盛,不是大得力于历代之林语堂辈的搞噱头式炒作?
田艺衡语:"啜茶忘喧,谓非膏梁纨绔可语。"却不道人家纨绔膏梁也根本就不爱这个,人家爱的是花酒。爱啜茶或者爱借茶装点的,多是我们那些高深的知识分子。而且很遗憾,我们高深的知识分子差不多都是很穷,不象纨绔膏梁们,有财大气粗的老子娘源源不断供金给银恣其挥霍。而世之所谓好茶,动辄五七百一两。咬牙狠心买上一两几钱,怀之归家,秘藏柜内,不敢示人,轻易也舍不得消享。只当有要紧宾友来访,方才躲躲闪闪地将出,沏上那么一小壶,以示自家之高雅与待客之隆重。这时,主客在淳雅绝伦的茶文化催眠下,茶还没到嘴里,己感到两腋下开始生风。然后彼此作壅穆状,扁了嘴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啜。在这种气氛下,这等阵势中,哪怕他只是个阿富汗掏大粪的粗人,也由不得他不格外真切地感受出不同寻常的意味来。
这时,我不禁想起了一个中学时的老师。他是教语文的,很有学问,文章也写得很好,当然,同时家里也很穷。一天晚自习毕,他突然跑到宿舍,将我们几个得意门生叫出来,说是请我们品茶。我们欣然而去。破桌子上早摆下几只瓷碗和严重脱瓷的茶缸,盛着些黄褐色的汁水,一些碎红薯叶似的片子在中间浮动着,漾起层层热雾。老师满面春光,一迭声命坐,然后每人分上一份,说道:"老师今天买了包好茶,不敢独专,请你们几个过来分享。哎哎哎,别急着喝,茶是不能这样喝的。首先不能急,你得用心,慢慢地去品,去细细体味那种闲适的逸情。先观其色------再嗅其味-------然后---------"我看到桌子正中,端正地摆放着一袋刚开口的茶叶,极普通的信阳毛尖,两块五一袋,中间掺杂着细梗和一些糟烂的茉莉花。然后我看着可怜的老师给我们演示品茶的具体步骤,从感情开始酝酿经过层层发展最终到达高潮,一整套定型的规矩和过程,感觉有说不出的好笑。这哪里是在品茶,这分明是在模拟一出想像剧,跟着人家早编排好的意象思路去体验一种其实很虚无的感受,从中得到一点所谓的超脱,来暂时满足自己心灵中某方面的困乏。在这高潮时节,茶己经不重要了,甚至可以说可有可无了,在起作用的,是饮茶人天花乱坠的思维。正是这时节极度发达的想像力,使他感受出了种种美妙的滋味。我们千万不可于此时打击他,泼他冷水,比如一个人玄奥地坐在那里,说他听到了优美的仙乐,你却在旁边喝斥道:"哪儿有什么仙乐?这是你耳鸣,是你的前庭神经在作怪!"则就不仅仅是煞风景,而且要招人痛恨了。
有种人我最佩服:他一辈子没尝过碧螺春大红袍,可是你看他说起品佳茗之滋味,真是感如身受,甚至比终年饮呷的人体会还深刻。他一辈子没用过像样的茶具,泡茶也只是经过消毒过滤的自来水,可是你看他谈起茶艺来,一般般一套套,好像在谈他们家是怎么淹制胡萝卜一样轻熟。这是出自对茶的一种什么样的执著才可以达到的境界啊。让我们怎么忍心不向他们致以一百万分的敬意呢?呵呵
不能再写下去了,不然真要招人痛恨了。不打扰品茶家
作者: guest_0355 (如之何) 时间: 2004-05-30
上一篇:
试释“好茶味道和婴儿......
下一篇:
2004-4-6喝茶......